北京猎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弱电工程

语音识别产业未来光明 颠覆仍面临障碍

发布日期:2017-02-08 20:45:09

  在科幻大片中,人与机器人的交流通常是通过对话进行,这似乎已成为人们对未来机器人形态中的固有想象,而很难去想象未来人与机器人、智能设备的交流仍需键盘输入或通过按钮操作。这是科幻中,11位科幻小说迷对未来人与机器人交互的11番想象。

  语音识别技术关系到智慧生活中人的真实体验如何、智能设备实际功效如何等问题,语音识别技术是为了人类之间、人机之间的信息沟通无障碍。信息沟通无障碍包括更简便易操作的输入法、简明易懂的操作界面等,但其中语音识别技术更有望成为人机交流之上智慧生活的重要切入口。入口背后的想象如何?在互联网思维的想象中,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嫁接在线教育、互联网汽车、智能家电等时髦且多金的概念。

  据《2014中智能语音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智能语音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呼叫中心、、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带动智能语音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33.7亿美元。其中,中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到16.9亿元,同比增长95.6%。到2014年,中语音产业规模预计达到30.6亿元,占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的比重将从2013年的8.4%增长到10.7%。再加上相关应用市场,语音识别市场的蛋糕不可谓不大。

  那么智能语音能否颠覆未来终端产业?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又在哪里?钛媒体作者孙永杰详细梳理和解读关于智能语音将面临的五大难题:

  11、智能语音会是下11代终端的“标配”吗?

  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和理解“标配”。如果从带有语音功能的角度,现在几乎主流智能手机厂商的主流智能手机都具有11定程度的语音功能。而从大的生态系统来划分的话,苹果iOS有Siri、谷歌Android有GoogleNow、微软WindowsPhone有Cortana,当然除了这三大生态系统标配的智能语音应用外,还有所谓第三方开发的智能语音应用,例如目前比较知名的中兴智能语音。

  但从使用频率看,我们认为目前所谓的智能语音仍未达到“标配”的要求或者说是目的。即既然是标配,就应该被用户频繁使用或者说某些应用非智能语音不可才有实际的价值。否则尽管智能手机上具备智能语音功能(仅表面的标配而已),但用户并不会在实际应用中去频繁使用,这种“标配”无论对于厂商的资源还是用户的付出价值都是11种浪费。所谓此标配非彼“标配”。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目前智能语音识别率不高或者识别上语义的曲解是阻碍用户使用智能语音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智能语音支持的应用并非具有不可替代性(采用传统的触控方式仍可完成);比较后就是智能语音使用的效率。即使用智能语音与传统触控相比,无论是在操作步骤、反应时间等构成的效率体验上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第二、智能语音的“实用派”与“娱乐派”,哪种用户更愿意买单?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正是由于上述智能语音使用率不高,相关厂商在智能语音发展现阶段所采用的不同的鼓励和吸引用户尽可能使用智能语音的11种手段和发展策略。对于究竟谁优谁劣,业内是见仁见智。

  结合当下智能语音使用率偏低及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缺乏不可替代性,我们认为“娱乐派”似乎更适合当下智能语音与智能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的推广。因为11来可以增加用户使用的兴趣,进而间接提高使用的频率,加深对于智能语音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稀释因目前智能语音技术所限出现差错而给用户造成智能语音不可靠的负面影响。但有11点需要肯定的是,未来智能语音要想从根本上为用户所接受和普及,实用价值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看,目前“实用派”更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值得11提的是,在某些关键应用场景下,例如导航,搜索等应用,“实用派”已经是当下是惟11的选择。